环亚关注

<< Back HomeYour Position:E-MAGAZINE -> Articles -> Detail

2013-04-28

         如果说过去的30年商用车更多地是充当了发家致富的工具作用,当成‘挣钱机器’,那么现在这种状况正在改变,商用车不仅是发家致富的工具,更是一种品牌的象征,用户不仅对车辆可靠性要求较高,对安全性、舒适性、高效性要求正再逐步提高。但是我国商用车自主研发能力明显滞后于需求。和国际商用车企业相比,差距更大。

关键技术受制于人

我国商用车的制造技术与乘用车(特别是轿车)相比有着更多的优势。然而,和国际商用车企业相比,目前我国的商用车,尤其是重型卡车的自主开发能力仍相对薄弱,在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和核心技术领域,大部分仍被外资所掌握。

商用车四大核心总成——车身(驾驶室)、发动机、车桥和变速器的自主技术掌控程度往往被认为是衡量企业竞争力强弱的首要指标。而从全球商用车竞争格局来看,包括戴姆勒、沃尔沃和曼等欧洲商用车巨头们,在这四大核心总成领域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在舒适、安全、环保等方面有着更好的表现。

而目前我国自主中、重型商用车生产企业中,如解放、东风、福田、重汽仅具备了包括车身开发、系统匹配、整车集成等完整的整车开发能力,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尤其在整车可靠性、经济性、新材料应用、电子控制、自动化等。

另外,由于我国商用车企业目前在研发上的投入占比仍大多处在2%~3%的水平,较之国外整体4%~8%的占比来说,投入偏低,加上技术人才的短缺,导致缺乏共轨电喷等核心匹配经验和数据,从而阻碍了自主研发新技术的发展。

高端化是趋势

一方面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市场对运输工具的运输效率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节能减排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商用车高端化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从物流业的现状来说,浪费较严重,同一个任务如果用德国曼卡车一辆能够完成,在中国可能需要3-5辆卡车才能完成。物流链效率低下的时候,低端车可以适应市场。随着物流业不断地发展,如何提升运输效率,高端车的高效、安全等特点在商用车市场的优势逐渐体现出来,例如甩挂物流的实施,在中国往往是一个拖头一个挂,而在欧美国家是一个拖头三到四个挂,应对增加的使用率,一个高端的车头往往在整体使用成本上要更划算。

随着中国物流体系、高速公路网、大型运输体系以及建设工程体系的形成,用户对重卡高效、节能、舒适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技术层次上的要求。在高端化是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对商用车企业的技术更是一个考验。

突围是关键

如何提升国内商用车自主研发能力,引进吸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通过与世界先进的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研发机构的合资或合作能够快速提升整个行业的研发能力,同时研发队伍的培养和试验验证能力的建设也十分重要。

自主研发并非就是要把老外都赶出去才算自主,也并非埋头苦干就能做得出来的,关键在于怎样带动本土技术的提升,如何合作去开发更好的产品。实际上,自主研发能力不局限于技术这个硬性的标准,还包括理念这样的软实力,例如国外商用车研发对于安全、舒适、环保的强调,理念的提升才能真正带动技术的提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使我们有更好的进步。合资和自主也并不是相排斥的,而是相互促进的。

商用车高端化,会重复乘用车的路径。 高端商用车在2012年已经明显在提升,以后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技术质量是硬道理,如何提高技术,提高质量,是眼下我国商用车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