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专栏

<<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视点专栏 -> 李宗萍

对市场研究行业发展状况的一点思考

2008/5/4

    提前一个多月就接到了编辑部的约稿,让我写一篇本期网络版卷首文章,真是诚惶诚恐,深怕不能胜任。不管如何,作为任务是必须完成的,只好勉为其难,硬着头皮写吧。为了完成任务,一段时间以来,我对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思考,有沉思过后的痛苦与无奈,也有畅想之后的欣喜和振奋,任思绪信马由缰,所到之处,星星点点,杂乱无章,难以梳理。于乱处寻规,由不规则导矩,想是我辈当尽之责吧。

    现将一点心得,与大家分享,偏颇之处,还请海涵。

 一、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中国市场研究业的第一个生命周期将要结束。这个阶段的本土调查研究公司,大约都经过了快速发展、稳定发展和艰难发展过程。随着社会进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众多的本土公司发展遇到了瓶颈。如何完成由粗放型经营管理模式向集约型经营管理模式转变,由简单的研究技术模仿转向研究技术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过渡,由盲目追求利润、快速完成原始积累向企业长远发展规划,由靠创业者经验管理向科学化企业管理进步等诸多问题,摆在了本土研究公司管理者面前,解决好上述问题,是本土众多公司以全新面貌进入中国市场研究业第二个生命周期的首要任务。

 二、中国市场研究业的整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从业公司形成的正金子塔结构转变成倒马鞍型结构,寡头垄断趋势已不可避免。目前,业内营业额1000万元人民币以下和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公司主导着行业的发展。其中前者主要是本土公司,由于数量庞大,其作用不容忽视;后者主要是国际公司或有国际背景的合资公司,由于其先进的研究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营业额的规模,其行为模式对行业的发展具有更大的影响。国际公司根据其战略考虑和国内市场的竞争态势,通过并购不断扩充规模,努力扩大市场占有率;通过本土化管理,尽量降低成本,在水平方向竞争的前提下,向垂直方向竞争延伸,推行立体竞争模式,抢占市场分额。随着这种形式的发展,在未来一段时间、一定范围内,势必出现寡头垄断局面。

 三、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市场研究业从业公司的一个特点是进入门槛越来越低,而生存门槛越来越高。过去,公司的营业额超过100万元人民币,就已经解决了生存问题,开始考虑进一步发展了。今天,营业额1000万元人民币的公司,也还在为生存担忧。

 四、为了生存和发展,调整业务结构,学会放弃,合理配置资源,向核心领域纵深发展,实行专业化经营,是本土研究公司当选之路。

 五、调查技术日新月异,研究技术明显滞后。随着相关技术,尤其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带动了调查技术不断进步。但是,研究理论没有什么重大突破,尤其是应用于商业调查研究方面的理论,与100年前相比较,发展不大。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为我们从业者,尤其是有志创新者留下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填补空白待后生吧!

 六、数据采集质量之痛,困绕着众多的业内公司和客户。在强调行业自律、职业道德、控制手段的同时,与客户一起探讨可行的数据采集方法,则不失为是另外一种思路。

 七、近二十年的发展,我们与客户一起成长,人员相互流动和技术交流,使得客户更加成熟、,因此对调查公司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调查公司不断提高自身综合水平,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客观的说,有些要求已经远远超出了调查研究的范围,但是为了生存,我们又不得不勉为其难,其实这是一种无奈。我想随着对市场调查研究概念的进一步普及,对其作用的认识和理解的不断深入,这种现象一定会好转的。

 八、由于生存和发展遇到了瓶颈,业内许多公司在探索向咨询领域转移的问题。其实,咨询与调查是产业链上下游关系,两者有相同之处,但也有相当大的不同,对从业者资源要求有相当大的差异,不是简单改一个名称、增加一个服务内容的问题,转行当慎重。

     以上之拙见,能对行业发展有点滴贡献,我将感到十分欣慰。

 

作者:李宗萍    所属分类:行业随笔